团学工作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团学工作 > 第二课堂 > 正文

【“艺”起实践】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(十)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    作者:张晓珂 牛馨    发布:乔浩楠     点击:0 次

随着时间的流逝,“社火焕新·指尖传情:霍庄村民俗DIY”社火主题实践活动接近尾声,实践队员们与村民于近期共同探索了民俗的新表现形式。在舞狮的腾跃中,可贵的精神得以重现;在舞龙的阵列中,光影互动的创新得以展现;舞扇的设计融入了现代元素,使古老技艺散发出时尚的魅力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区,队员们亲手塑造头盔、绘制脸谱,通过颜料与泥土的触感体验历史的温度;在LOGO设计环节,将“龙狮”元素与村落轮廓巧妙结合,用创意为社火品牌注入了青春的活力。

此次传统与现代的深度交融,不仅是对民俗技艺创新性继承的生动实践,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。愿这份饱含深情的民俗记忆,能在更多人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,让古老的社火文化在新时代的春风中,继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。



7月4日,我院“墨韵莲城,扇绘经典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许昌市魏都区社会福利中心,开展文化宣讲与交流慰问活动。此次社会实践以许昌本土特色文化为底蕴,聚焦团扇的传承,不仅让老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也让同学们收获了满满的温情与感动。

团扇轻摇,每一笔绘制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。老人们围坐一堂,眼中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年轻一代传承技艺的欣慰。同学们则耐心细致地向老人们讲解团扇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。在互动交流中,老人们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,那些与团扇相关的记忆被重新点亮,温暖了时空。而同学们也从老人们的讲述中汲取了灵感,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。这份跨越代际的情感传递,不仅让团扇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延续,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。

通过此次社会实践,团扇不再仅仅是一件传统的手工艺品,更成为传递爱与关怀的纽带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,连接着实践队员与老人们的心灵。实践队员们以文化传递温暖,以行动诠释爱与责任,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更多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力量。



7月4日,我院“以设计之名,迎崭新之貌”实践队正式拉开了迎新与节日海报创作的序幕。团队成员们齐聚一堂,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。他们从传统节日中秋的皎洁明月、国庆节飘扬的鲜艳红旗,到象征知识海洋的厚重书本与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剪影,每一个设计元素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反复的推敲。在设计过程中,团队成员们不遗余力地打磨构图、调配色彩、斟酌文案,力求通过最生动、最具感染力的画面,传递出对新同学的温暖关怀和对新学期的热切期待。

这些精心设计的海报,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精彩呈现,更是承载着对新学期美好祝愿和对节日深厚热爱的文化载体。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团队成员的智慧与心血,展现了他们对设计艺术的热爱和对校园文化的深刻理解。

此次实践活动,团队成员们以海报为媒介,传递开学希望与节日文化的双重寓意,既在实践中锤炼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,又通过艺术创作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与担当。



近期,"瓷脉新生、钧瓷文创设计"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钧瓷模型制作工坊,开展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精彩实践。

进入工坊,3D打印机规律的嗡鸣声与工匠雕刻的清脆声响融合成独特的韵律。在3D打印区域,银灰色的机器正将数字化的钧瓷设计图,层层堆叠成初具形态的模型,科技的精密使得钧瓷复杂的纹路与造型得以精准再现;而在手工雕刻区,工匠们手持刻刀,专注地雕琢着细节,刀起刀落间,钧瓷的神韵与灵气跃然眼前。从冰冷的数字模型到温润的手工精作,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令人赞叹不已!实践团队跟随工作人员学习。大家一边观察3D打印调参数、学习手工雕刻,一边记录关键步骤。还提出了许多问题,例如“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加快钧瓷文创的制作”“手工雕刻如何保持钧瓷的文化特色”。通过观察两种制作过程,队员们了解了钧瓷模型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流程,也激发了更多文创设计的灵感。

此次参观活动,不仅全面深入地探索了钧瓷模型制作的精湛工艺,更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灵感之旅。"瓷脉新生"实践团队将把此次所见所学转化为创作的有力工具,以创意为墨,致力于使传统钧瓷文化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,驶向文化创意设计的新境界!


下一条:【“艺”起实践】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(九)

关闭

地址:许昌市八一路88号许昌学院艺术楼 电话:0374-2968650 

Copyright@许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 版权所有